显示标签为“音乐”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音乐”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2年2月17日星期四

【分享】1人变成1支乐队的美好


 


笑看风云,

无限可能的《铁血丹心》

1人变成1支乐队

向往美好

选择

看见美好

何时我才能拉这支曲子。

2022年2月14日星期一

隐藏在440后面的真相

 



440Hz頻率的音樂戕害全人類!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宇宙的振動本質,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以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所構成。 一切萬物都有其特定的振動頻率,只要頻率相近的人、事、物,就會互相吸引。 話雖這麼說,似乎邏輯在懷疑,聲音的頻率會影響我們嗎? 看起來是這樣。 頻率可以影響頻率,這是個已知的事實,就像食材與其它成分混合,就會影響整個料理的風味。 頻率影響現實世界的方式通過各種實驗已經被證明,如Cymatics和“水的記憶”。
有觀點認為432Hz是一個柔和、溫暖、舒服的頻率,你的身體會感覺到放鬆,甚至有癒合傷口的特殊效果;比如水的頻率、宇宙的頻率、大自然的頻率,都是432Hz。 而當今主流音樂的440Hz頻率是不自然的,喪失了神聖振動和泛音的對稱性。 有人認為440Hz的標準音高會對人們的行為與意識造成不良的影響,是被蓄意製造的。
在一篇題為音樂崇拜控制論的文章中,Leonard Horowitz(倫納德 · 霍洛維茨)博士寫到:正是被強制使用這種頻率的音樂產業造成了大規模人群的激進和動盪心理及心情不悅的人們的身體疾病的發生。
正是這種力量成功地使得青年人和我們所有人振動頻率的降低。 這些破壞性的頻率誘使思維變得具有破壞性,不和諧及分離。
更糟糕的是,它們會刺激人的身體的控制器官-大腦產生不和諧的共振,進而引發疾病和戰爭。
音樂學者瑪麗亞·雷諾德在《音階、音級、音調和音樂會音高》一著中描述了她是如何測試440Hz和432Hz兩種音高對聽眾的不同影響的。 20年間,她詢問了不同國家成千上萬的人,以評估他們對不同音高的感覺。 她說,90%以上的人都更喜歡432Hz的標準音高,人們用完整、正確、平和、陽光般等來形容它;相反, 440Hz的音高被形容為不舒服、狹隘和有壓迫感。

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

声音瑜伽的奥秘







我的音乐治疗老师,带着我们的团队这一年来不断地做着声音瑜伽。清晨的共修,我收获很大。就这样跟着跟着,突然有一天,我邂逅了这一张在脸书里的照片,我终于明白了声音瑜伽的奥秘所在。为了更多人受益,我把这图贴在这里,和更多有缘人分享。

2021年12月14日星期二

《100条裙子》读书会 预告+主题曲 歌词创作

 

自己画
自己制作
伙伴Avis帮我找曲子
添加活动细节
我再填词
录音
完成这支影片

我的读书会即将要登场了,先发一段预告片。

结果,我听到伙伴给我的配乐,我居然有源源不绝的文字冲进脑海。

我和伙伴说我要把他写成歌。

1个小时后,我居然写完了,而且反复录音。

我唱到后来声音沙哑了。

感觉有小小的像歌星,哈哈哈在录音。

也谢谢身边好友陪伴我给我意见和看法让我完成这小小的作品。


《邀请你们来创造》

我的一百条裙子

我的一百条裙子

美丽大方的裙子

邀请你们来创造


我的一百条裤子

我的一百条裤子

帅气潇洒的裤子

邀请你们来创造


我的裙子和裤子

何时才能凑得齐

齐心协力

邀请你们来创造

我想一定凑得齐


一整天就反复不断的读书,制作导读PPT,写文案,写歌,唱歌,录音,做视频,就这样带着脚伤我还是精彩过着我想要的生活。开心加满足!

今天的小确幸还是足够我好好书写和记录。

都说我是上天恩宠的孩子咯!

感恩感恩感恩

也谢谢有缘人阅读和聆听!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

我为灵魂而舞:感谢Jennifer



我自己是在念初中开始,一个人躲在房里开音乐跳舞的人,跳着跳着我爱上那种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觉。在舞动的那些年岁里,我不断看见许多的画面,但是我不理解,也不太在意。中学毕业后,我开始忙碌于学习,生活,工作和家庭,我完全忘记了这段与灵魂共舞的美妙时光。

一直到我被严重患上忧郁症呼喊宇宙派导师给我,于是我先后遇上2位台湾的无意识舞蹈老师,但是这相遇总是太短暂。课程之后,我就得自己练习。

2018年,我不断遇见印度舞神shiva湿婆,也忍不住跑去学印度舞蹈。但那学习的路途太艰辛。坚持一个月后我被迫放弃了。一直到我顺流遇到Jennifer老师,并在2019年开始和她学习舞蹈一直到现在,舞蹈成为我生命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元素。

这几年,跟着老师不断的热身,不断地舞动,我在音乐里遇见自己,看见灵魂各式各样的状态,我自己也不断在净化,在清理。我好感恩在今年再次封城之前,老师要求我选曲子跳舞,进行拍摄。我就顺着内在的感动,选了这两只曲子作为伴奏,一首是我的偶像王憓的《For Love》另外一首,是刘珂矣的《半壶纱》。没想到拍摄一结束,我们就又封城了。那时间点一切都是刚刚好,果道是:万物皆有定时!

谢谢这一路的看见,修行路上可以有功可以练,有舞可以跳是幸福的。我想我真的是很幸福的修行者。感恩修行路上遇见Jennifer 带我在舞动中不断精进,不断遇见灵魂中的自己,看见灵魂里的故事,也不断放下、清理过往的自己。这一份遇见的美好无法用言语说出,就请大家看看视频,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不要用职业(专业)舞蹈员的要求,来看我,来看灵魂舞蹈【Soul Dance】。
TA没有想象中的复杂,只需要一颗愿意的心,随之舞动即可。




 感恩生命中遇见Soul Dancer Jennifer,带领我一路在修行路上精进。我感恩。有兴趣和Jennifer一起学习吗? 请立刻点击【报名表格】,一起来清理,一起来认识Soul Dance

2021年7月3日星期六

我真的爱上了……混乱的随想~~难得胡思乱想

因为爱
所以忍不住


念书的时候,我就喜欢王安石,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王安石和苏轼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纠葛。心里有想法,因为两人都是我心里喜欢的文人。这一段记忆,就一直尘封了。

因为开课,我又复习了王安石《梅花》,之后邂逅许茹芸《梅花》更是喜爱。

因为爱这首诗,我反复吟咏。
因为爱梅花的特质,我反复画着梅花。
因为我爱唱梅花这支歌,于是每天唱歌时几次。

诗·歌·画就这样走入我的日常,我享受着。
为了把这一些美好记录下来。
我又把这些元素做成了短视频,收在自己的频道里。
愿这一份美好继续滋养更多人。
谢谢梅花的滋养,谢谢生命中有艺术!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从喜欢《琵琶行》到《心·琴》分享会

 

在特价时节分享于脸书
和自己最爱的2位学生一起报名了
6月20日
zoom课堂
进祥老师
我们有约哦

----------------------------------------------------------------------------

那一年,我年方18,邂逅白居易的《琵琶行》就爱上了这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我反复念过,唱过好几千次。从自己懵懂无知念诵着,到经历风霜返回校园自己带班执教着;从音乐小白,到进入乐界开始有少少粗浅的认识。我真心觉得语文文学和音乐真的是得好好结合起来,用心去感受。
【轻拢慢捻抹复挑】虽只是《琵琶行》里的一句,但却是很重要又蛮关键的一句。
这几个字,放在我心上很久(有23年之久)。我怎样都不懂,到底琵琶弹奏有何动人处。一直到前几年爱上二胡后,开始大量听乐曲,爱上了林海的《琵琶语》,看了蒋彦演奏的版本,我开始把当年失落也好,不完整的图景慢慢地拼凑起来,人物形象也慢慢清晰且变得立体,我开始慢慢听懂了。
今天(23.5.2021)我再带孩子学习《琵琶行》:
1.打开了蒋勋品读《琵琶行》我也示范诵读《琵琶行》,让孩子感受和比较。
2.打开了蒋彦演奏的《琵琶语》去感受琵琶的美。
3.打开奇然、沈谧仁演绎,作曲/编曲:徒有琴的《琵琶行》,帮助孩子记忆诵唱这诗歌。
4.蒋勋解读《琵琶行》,深刻理解作品描写的故事和刻画的人物与情感。

唯有吃透了的才是自己的,
才能让这美沁入心魂。

利用了共享资源,把《琵琶行》这一动人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琵琶女、江州司马)和人生紧密结合起来,我想里面这一句经典诗句,会更深刻: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经典值得一生诵读,若加之对琵琶这个乐器的认识,把文学和音乐相结合起来,这样的艺术整合就很丰富,很立体了,而且是有声有色也有图像。
#文学,音乐艺术如何结合,如何整合?
#思考,深度思考中
我带着这样的心情期待这一场分享会,希望提升自己对美的品味和鉴赏力。
也希望能和学生一起深入解读《琵琶行》,读懂文学作品里的内涵,让这滋养变成人生里头的养分,让这一段故事增加阅历的宽度和厚度。这是我费时费心书写此文的用意。

----------------------------------------------------------------------------


#写这文时,不小心谱出了一段插曲:
这插曲和我爱的琵琶独奏曲《琵琶语》有关,等下一篇博文在书写吧。

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

马来西亚 多元文化特色 华乐云合奏《Balik Kampung》

好听的《Balik Kampung》
让我开心、愉悦地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喜欢!



马来西亚 是多元种族国家  文化大融合就是特色!

开斋节早上 收到了老师寄来的的视频链接,我打开来听  一听就心生欢喜  一听就想要分享 。

希望MCO3.0的开斋节假期带来一些喜乐的氛围。


2021年3月14日星期日

【转发】华德福学校的乐器教学大纲

 


华德福学校的乐器教学大纲 - 简书 (jianshu.com)

主讲人:Sheila Johns(希拉·琼斯)老师

拥有40多年华德福音乐教育实践经验,

拥有钢琴演奏学士和硕士双学位,著名钢琴演奏家,

北美音乐理论教育协会的创始人,

北美莱雅琴协会现任主席,

人智学声乐疗愈及乐器疗愈导师。

老师生活在音乐世家,妈妈是小提琴家,两岁都开始弹钢琴,每天练习乐器,上学前半小时,放学后两个小时,学期是生活的日常,直到18岁。5个孩子,全部都是需要乐器练习。大学在音乐学院,每天学习时间超过4小时。

妹妹是爱乐首席小提琴手,一个妹妹是音乐学院的老师。但是老师并没有在音乐演奏的道路上发展,因为老师遇见了人智学,从而走上了音乐教育和音乐疗愈的道路。

非常荣幸可以在晚上见到大家!

今天学校邀请我来讲华德福学校的教学大纲,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在自然不过了。在我的家中我有很多乐器,当我和华德福教育相遇之后,我才逐渐明白乐器和音乐的学习,都是基于儿童的发展进行的。

在华德福教育中,将孩子看成真正的人,它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朝着宇宙和精神世界相关联,一个是和生活和大地相关联的。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使用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被欢迎被保护,这时候的音乐更多的和精神世界相关联,因为他们天然如此。我们可能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很梦幻,虽然他们在这里的,但是他们的意识仍然在一个很广阔的状态下。他们来到这里,他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仿佛天然可以唱歌。所以,人的第一个乐器便是自己的嗓音。

我们说过了作为父母给孩子唱歌有多么的重要!即便是孩子出生前,父母可以给孩子唱歌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少即是多。无论你唱的多么简单,但是只要是你真实的声音唱给孩子听,孩子就会收获很多。在幼儿园里面或者幼儿家庭,我们有一种幼儿莱雅琴。这款莱雅琴上的几个音,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这就是中国民乐常用的几个音。这个乐器最关键的本质,它的音被演奏之后,在空间中会持续存在,而不依赖这个乐器。这样的尤其无论是扫弦还是单弦都是非常合适的,在孩子睡前给孩子弹一点或者是唱一个,都是非常棒的。

我昨天说过,晚上带给孩子音乐是非常棒的。但是人声是有差别的,而莱雅琴是不会变化的。所以我推荐父母唱一段摇篮曲,之后给孩子一小段莱雅琴。在演奏莱雅琴的时候,让孩子闭上眼睛,这样孩子就可以放下父母,安静入睡。有的父母说,孩子总是让我唱啊唱,其实是孩子不想离开你。所以,你唱完歌给孩子一段莱雅琴,就仿佛把孩子睡眠的小船向前推了一把。幼儿莱雅琴,是以中间的弦为中心的,这正好可以展现一个完整的人。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得到最合适的乐器便是单孔竖笛,这是孩子人生的延展。单孔竖笛是非常美妙的,因为它只有打开和合上两个音,它一点都不难,所以孩子不用下功夫去学习技巧,他要做的只是呼吸。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不是让孩子吹竖笛,而是让孩子用竖笛呼吸,而这种竖笛正好是让孩子呼吸的。一般来说,在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会得到五音竖笛。孩子对这些音会非常熟悉,因为五音竖笛的音和莱雅琴是一样的。但是五音竖笛和普通竖笛不同,孩子是含着竖笛的,这更像是一种呼吸,而且五音竖笛是让孩子次序进行的,不会很难。之后我会教他们弹奏莱雅琴。因为孩子熟悉了五音竖笛,他们对于莱雅琴便可以很快上手。一年级:扫弦,便唱便扫弦。他们也可以吹竖笛。之后,是中指和小拇指。一年级孩子只能学习单手莱雅琴。孩子不是演奏整个曲子,而只是便唱便弹奏几个音。

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依然会吹五音竖笛,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学会了好多曲子了,他们也会持续学习莱雅琴,而且这个时候他们将学习用整个说来弹莱雅琴。他们要学习如何不是握着莱雅琴,而是用大拇指托着莱雅琴,就像正是演奏一样。这个时候他们的左手也参与进来。这个时候左手的三个手指头也要参与进来。我们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充满想象力、图景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会用小指偶,这些小指偶会住在音乐社群之中。二年级,他们将从只会用两个指头到会用七根弦。

故事是这样的:

在特别的一天,比如有一天小拇指姑娘觉得特别难过(边弹边展示),这个时候音乐主题和故事是相关的;或者关于两只小鸟,就是最高的两个音交替;或者用扫弦来表现风……这些都帮助孩子来联系莱雅琴的演奏,但是孩子并不觉得在练习,因为他们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

老师会自己先弹奏,然后让孩子弹出同样的音。“听”“弹”——在最初的演奏中,我们不说话,即便孩子弹错了,我也不说,只是不断的重复,直到孩子找到了正确的音,这是音和音的对话。这是非常可观的音乐联系,在不断的音乐对话中,孩子的耳朵会变得越来越准确。

三年级课程会变得复杂起来,而孩子会非常喜欢这样的挑战。这个时候出现了几个音的变化,很多孩子可以不看莱雅琴直接弹出来。昨天,我们说到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的挺听力要比我们成人精细的多,我们用这样的乐器来演奏,便是在滋养和拓展孩子的听力。当然他们学习的歌曲这个时候已经不只是这些了,但是我会坚持把莱雅琴坚持到三年级末,因为世界各地的民歌很多都可以用莱雅琴来演奏:中国、美国、英国的……这个小乐器都可以做到,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用这个小乐器飞孩子在四年级的弦乐学习做准备。三年级的时候我还是和孩子在一起的,但是学期结束前的6周,我会用乐团的形式来学习:孩子做成弧形,我不再拿着莱雅琴,而是成为指挥。我们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孩子演奏乐器的技能,另外这个时候,我们不再是边长边弹了,而是纯粹的莱雅琴。形式也开始多样,可以每一组演奏的形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他们在4年级音乐课的时候要学习的合奏。另外一样东西,孩子要学习的便是他们要看指挥。

比如我会给孩子们三个音,每组一个。这样我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和音的效果——这就是指挥要做的工作了。学生只在我手指落下来的一瞬间弹出来那个音。当然他们还会学习更多的手势,这样他们将来加入一个乐团,驾驭更加复杂的乐器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更加美妙的是,我并不是唯一的指挥,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做一次指挥。

这对每个孩子都是非常的时刻,认真的在同学面前做一件事情,而不是搞怪。一旦孩子搞怪,立刻停下来,让他回去。事实上,在我的音乐生涯中,只遇到过一个孩子不能做到,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好期待做这件事情。想象一样,孩子参与正式乐团之前,孩子可以这样去体验指挥是如何工作,他们将来看指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四年级孩子开始学习弦乐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同孩子继续工作。扫选会出现和旋,这个正好是这个年纪的孩子需要的,这个乐器是要站着表演的,而且通常为歌唱伴奏。可以想象,班级在唱歌,用这样的乐器伴奏,会让整个歌唱变得更加有色彩,这是多么愉悦的过程。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强烈推荐带弓的乐器,这和手工课上的十字绣很相似,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存在两极性。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要体验乐器,还要去体验音乐的两级。在西方通常用大提琴和小提琴,但是我看到乐团用这两个乐器的时候,我并不满意,因为他们过于复杂了。我特别想要一门乐器,孩子可以用拉弓弦的方式,但是演奏更加简单一些。即便在历史上,乐器也是逐步发展的,后来我发现了一种很久远的美洲乐器——在圣经中就有记载。这个乐器只需要动弦,不需要用手指按出音。来到中国我看见了二胡,我太爱它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它太完美了。你不需要演奏很高难度的音乐,让人望而生畏,而是让孩子自在的演奏。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家长对二胡会是不屑的态度,但是他真的非常棒。简单的指法加上不同的胡琴,可以组成一个乐团。

四年级的孩子同样要学习两声部的演唱。五年级三个声部。这个时候,有的孩子可以继续拉胡琴,有的孩子可以进入提琴学习——小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为孩子选择一门乐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我们要照顾孩子的气质和平衡他们。

音高高的音乐更多光,音高低更多的温暖。如果孩子非常的觉醒和活跃,比较适合大提琴,这种乐器的震动可以直接进入孩子的内在,帮助孩子沉静下来;如果一个孩子很梦幻,比较适合小提琴或者高胡,这样可以让他们清醒;对于抑郁性的孩子,中提琴便是最适合的了。

通常家长、主班老师和音乐老师会一起来选择。六年级开始有孩子开始转学管乐,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管乐更加适合他们,但是依然从六年级开始。比如长笛、双簧管。一般我们在头半年都是分别排练的,六年级下学期放在一起成为交响乐团。

管弦乐的学习一直到8年级。8年级时候有孩子可以选择打击乐。在我们的学校,8年级之后,学校会有一个爵士乐团,对于中国而言可以有一个京剧乐团。

到了七八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的乐器学习的要求已经不能被普通的大纲所满足,很多新来的孩子没有学习过,我们必须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尤其对于七八年级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他们正在变声,除了音乐课的门,他们可能就不想开口了。金属乐器对于七八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棒的!这样的乐器可以让他们沉静下来去聆听。

想象一下,那些不会乐器的孩子,也是可以通过这些乐器参与到乐队之中,因为音乐是觉有非常强的社交性的。

七八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变声,所以我只让他们唱一两个音。Da pachen daominei

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得到一个乐器学习的完整图景:人声-学习各种乐器-最后再次回到人声



作者:王适之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a9982f5b1f8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年2月8日星期一

梁汉奎老师《马来西亚华乐之路》【艺乡乐华乐音乐中心】

梁汉奎老师
我的乐团指挥老师
深信他的分享
肯定会让我们更清楚看到
乐团的存在意义
那么有意思的讲座
我必定要
大力推荐



【文宣一】
在马来西亚,要办教育不容易,要办文化活动不容易,要办华乐团更更不容易。可我身边就是聚集了这些出色的人物,一肩挑起这些重担,为教育,为文化,为音乐,努力耕耘,默默付出!
首先,是艺乡乐这间华乐教育中心,这几个月来不断的网罗全国杰出的华乐音乐人,办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讲座。 让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在沉闷居家隔离的日子,依旧有机会大开眼界,接受音乐的滋养。
这一次,终于等到我自己乐团的指导老师梁汉奎老师出场了。
年纪轻轻的他,居然在乐团已经打混超过20个年头,里面一定有很多故事和智慧。梁老师对音乐的狂热和执着,让他不断在音乐路上创新,而他也把他对音乐的理解,感悟在带团的时候,不断和学生们分享。我自己在这1年里收获颇丰,常常都在算日子,因为想去乐团,想去听老师分享对于音乐的种种。我对音乐太过饥饿了。
梁老师,常出国到其他国家的乐团去观摩,到底马来西亚的华乐团和其他国家有何不同,在马来西亚办华乐团会遇到什么困难,马来西亚的乐团又有何特点?
让我们一起相约2021年 3月 14日,3pm,细听梁汉奎老师为我们娓娓道来吧~~
期待,倒数 ing……
----------------------------------------------------------------
【科普一下,涨涨知识】
中国的民乐队,我们叫民 乐,台湾叫国乐,香港叫中乐,马来西亚、新加坡叫华乐,四个加在一起正好是 “中华民国”。
四种叫法都有道理.
我们为什么叫民乐?
无产阶级专政,人民的国家,我们叫 民乐;
台湾为什么叫国乐?
他们认为国民政府是正统的,代表中国,所以叫 国乐;
香港为什么叫中乐?
香港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统治者是英国人,所以叫 中乐;
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什么叫华乐?
因为它是个多民族国家,有华人、有印度人、有马来人,所以叫 华乐。


【文宣二】
我的学校坐落在Rawang,大家知道在Rawang有个历史悠久的华乐团,叫做“三育校友会华乐团”,他已经44岁了。
这个乐团有个资深的团员,从这乐团创立不久就加入。TA可以说是和乐团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到后来TA不止学会了编曲和写曲,还独当一面拿起了指挥棒,担任指挥,从带领1个乐团到后来12乐团。
乐团到底给了TA什么滋养?TA在乐团又学到了什么?和中港台新的乐团相比,马来西亚的乐团又有何独特处?如何欣赏华乐里的传统曲子呢?华乐的前景又是如何?
让马来西亚资深华乐团指挥暨作曲、编曲家 梁汉奎老师 为我们一一解答。3月14日,下午3pm,我们相约ZOOM ,一起听 汉奎老师 为我们娓娓道来。
(佩玲老师骄傲的说:“三育校友会华乐团,是我参与了3年的华乐团哦!也是全马历史最悠久的乐团之一哦!TA就是我的乐团指挥老师,带领三育校友会华乐团已经21年了。")
名额所剩无几,有兴趣者赶快按链接报名哟~~ 【 https://bit.ly/YXLTalk06
我们314 ,3pm ,zoom上见。
#这是汉奎老师的个人频道里面有许多老师的创作和所有带领过的乐团演出录影。


小小记录
此文为我
部落格
1111篇文章
没想到这一些又写了
13年
继续吧
看看这辈子
我还能写多少文字啊~~
贴多少博文呀~~~




2021年1月24日星期日

从“南洋风”开始学习,发现写曲的创意和其独特性(谈谈 周华健的《海角天涯》)

人生很好玩,我今生今世是来玩耍的!


40岁以前,我真的觉得人生很苦,我不要再来。今生过完就好了,所以从小立志,我一定要好好修。

40岁以后,我觉得人生开始变得好玩了,我不要再来。今生要好好玩,好好过,好好去体验人生的美。

我开始慢慢学会用意念去创造我理想中的生活。生活要怎么过,我要踏实去体验。

我喜欢艺术,因为爱上了。所以常带着孩子们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也创造生活的美。

我喜欢这样的体验和感受,而我教的孩子们也一样。

很感恩,我身边不乏发现美的良师益友。

今天就来介绍恩师的作品:

汉奎老师的歌 【像一首詩... 《南洋風》】


南洋风,是一种特别的音阶,特有风味,我很喜欢。

听这类型的音乐有一种要倒要倒的感觉,但是就是别有滋味,我爱呀~

语言无法具体表达到位(也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这样的功力),所以我总有语言文字输给音乐的感慨,更因此有想把音乐学好,把内在的直观情感学会用音符表达出来。

我的想法是我会书写、会创作,写曲写歌应该不会是问题。所以我要找老师教我作曲。汉奎老师就是我学习的对象。

跟着老师的介绍,

作詞人是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前輩,
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次到他家,
第一個吸引到我的就是他家門前的一副字寫著《南洋風》(他是音樂家,也是書法家)。
因此我決定這首歌曲就以南洋風(Javanese Scale)來譜曲,
也許別有一番滋味。
南洋風的歌曲是馬來群島(Malay Archipelago)的音樂特色,
乃是世界僅有。
關於南洋風的歌曲,
建議大家去聽聽《峇里島》(潘秀瓊)、
《海角天涯》(周華健)、
《Rasa Sayang》(馬來群島民歌)
另外想強調的就是,
結束句的漸遠、漸弱,
表示的是我們的”情”彷彿沒盡頭...

我把老师的说明文字贴在这里,也顺着老师的介绍去听了上面的曲子。发现了周华健原来会唱粤语歌曲,而且还唱得蛮准的。

听了三种语言的 “海角天涯”南洋风最钟爱还是粤语版本!

粤语版周华健的《海角天涯》【 https://youtu.be/j3wmULjzEL4 】

华语版梁静茹的《不想睡》【 https://youtu.be/0s25dR6LlT4 】

日语版 宮澤和史 《島唄》【 https://youtu.be/yYldR0yjBjA 】

在处理曲的学习上又多了一些些领悟,很开心。

以下是我贴在youtube的文字,转载在此:

这词,这曲 2021年听来 还是有很多 独创的元素在里面 初听就爱上了 真好听 尋覓你 對天對地尋覓你 縱使孤單不放棄 那管是好壞天氣 誰是你 滿天遍地誰是你 縱不相識都最美 醉生夢死為等你 因为爱,所以爬楼,才知道原来的曲是来自日本的【 宮澤和史】沖繩民謠的教父,地位就有點像滾石的李宗盛! 我听了三种语言的版本,最喜欢的还是粤语版本! 粤语版周华健的《海角天涯》【 https://youtu.be/j3wmULjzEL4 华语版梁静茹的《不想睡》【 https://youtu.be/0s25dR6LlT4 日语版 宮澤和史 《島唄》【 https://youtu.be/yYldR0yjBjA 好喜欢林夕的这一句词,特别有韵味。 【每日迎面浪接浪 乾不了的汗和汗】用粤语念就是特别好听呀~~ 有人认为结尾突然加快速度显得有些突兀。 我倒认为很特别,我喜欢这个处理方式。

因为 原本在寻觅,花了很多时间,等待的时间是慢的, 可是他/她出现了,遇到了他/她生命变得不一样了,过得更有滋味。因此心情、生活越发愉快幸福,脚步也更轻松得快乐起来。乐曲的速度加快可突出这个喜悦之情! 谢谢如此美好的作品, 无论曲子, 无论歌词, 无论编曲, 都打开了我对音乐的另外一些感官体验。 每天来听一听 很滋养! 24.1.2021 5.48(第3次修改感言)

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

2021 新定位 新的自我介绍

2020年
是我
人生极为重要的一年
因为我
遇到了
恩师
希望
紧紧跟随
学习
开始我的音乐修行之路
放下过往的一切
谢谢2020年
走向2021年



记录一下2020年的自我介绍:

我是佩玲老师,在萤火虫华德福,孩子们都知道我是太阳老师。以下是我的个人简介:

佩玲老师,自小立志于教育事业。2004年毕业于中国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曾在 Edutech集团下的精明华小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语文研究专员和顾问一职,为他们的中文课件编写教材,教案,进行各式语文研究及创意教学的工作、培训和推广,长达9年。

她同时也是资深的语文老师,曾在独中教学,积极推广绘本阅读和写作工作。

目前,担任华德福学校图书馆馆长和语文老师。

曾带班6年华德福的她,如今正积极推广华德福教育理念。

她很想把这15年来在教育界的经历和感悟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惠。

热爱阅读和擅长写作的她,自小有书写的习惯,书写部落格已长达12年之久。

部落格也曾容获2010年马来西亚的部落格祭的最佳亲子部落格大奖。其文字也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和杂志。

她现育有2名子女,目前以 美的、文化的、艺术的传承者自居;是喜爱文学、舞蹈、音乐的修行者。

欢迎交流  peyling215@gmail.com

-----------------------------------------------------------------------------

生命能够遇见自己
和家人
朋友
恩师
一起走
乃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是幸福
有福

佩玲
感恩所有的这一切
爱你
爱宇宙
所有美好的一切


2021年  我带着新的角色  自信昂首向前走!

今年是我正式跨足乐界的一年

新的一年   新的身份定位

1.语文教育工作者(1--11年级)主流、华德福

2.音乐教育推广者、学习者,重点学习二胡、莱雅琴等乐器

3.舞蹈爱好者

4.灵魂、生命工作者

5.五行针灸学习者

我是光,我是爱,我是美;
我以美的、文化的、艺术的传承者自居;
我是喜爱文学、舞蹈、音乐的修行者。

2021年 筹办  诗玄乐坊 Dao Poetry Sound Therapeutic Institute 

欢迎交流  peyling215@gmail.com



 

2021年1月9日星期六

生命中的第一位莱雅琴的学生

 

这是莱雅琴学生送我的心意
感恩
人生里的第一堂
莱雅琴课教授
就在
11.12.2020
值得纪念
谢谢
学生的心意
和信任
感恩这一切的美好


感恩宇宙爱我

在我需要伸出一只脚跨界之时

从文界跨乐界

给我信心

让我勇敢 跨过去


以前总说  学生准备好了 

老师就会出现


现在  我却也明白 了

当老师准备好了  

学生也要频频敲门

要你来当老师

------------------------------------------------------------

什么是你的最爱找出来

这个句子在我心里盘旋  

我一次一次回顾自己的生命史‘

试图找出答案

想要理清楚

到底

我生命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不止一次说我的内在是中国魂

中国文化 和诗词显然和我的生命分不开

而音乐如今已成为我第二生命

我爱音乐

自小就爱

歌曲一次我就能记住

乐理的学习也从来不是问题

这能力一直到 5年级的时候消失

但我爱唱歌

这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若不是严重的忧郁症

我无法发现

无数个夜晚拉着二胡在练习《青花瓷》、《菊花台》的愉悦

是音符给予我的


若不是加入乐团

我不知道音乐是如何让我期待

音乐如星星之火

重新燃起了我对生命的热情


若不是莱雅琴

我不知道何谓灵魂的滋养

不知道干净的声音

如何带领我走进灵魂的最深处

获得最深切的滋养


音乐这条路

迂回曲折但无论如何

我现在还是走在道上了


我清楚知道

我热爱音乐

我明白了我是被音乐唤醒的

也是音乐赋予了我重生

我的热情因为音乐再次狂烧

没有音乐的日子

我就如行尸走肉

冰冷无方向


我愿意用我余生 去传递音乐的美好

无论二胡、莱雅琴 还是歌唱


感恩宇宙 的恩宠

感恩友人的相信

因为如此特殊的发生

让我有机会成为

莱雅琴老师

让我成为一个分享莱雅琴美好的管道


我感恩

为这一切而感恩


我也会将自己所学

极力分享出去

回报我所有在音乐路上遇到的的贵人 导师 朋友

谢谢你们厚爱我

愿意指点我

无私分享

也把你们教会我的师德

传承下去

以报答老师们的大爱


真心感恩   这一切美好的相遇  相知  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