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星期日

谈谈“哲学”到“关系”——从海格德尔的《海德格尔与妻书》到关系

11月初开始草拟的稿件,6/12 还是写不完,而且改了又改,一直迟疑着贴不贴出。终于在今天8/12/2018我还是决定真是面对自己的意识流式的文字。选择真实!

Q:几岁,接触哲学?
A:我是13岁就开始接触哲学。

Q:为何会接触哲学?
A:我自小就是问题宝宝,对人生充满疑问,但是没有人可以回答我!我很寂寞,我很想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无人可问!我唯有去图书馆找答案。很感恩,宽柔中学图书馆馆藏是丰富的,我可以找到我要的答案!


Q:谁是第一位你接触的哲人?
A:是苏格拉底,他的2句名言到现在还是深深影响着我: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认识你自己

Q:你爱的哲人有谁?
A: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帕拉图、笛卡尔、尼采、叔本华、海格德尔,尤其存在主义影响我很深!


Q:谁是你的哲学启蒙老师?
A:我的老师是书,是傅佩荣和周国平,一个台湾老师,一个中国老师。我自己没有上过哲学的课。中国文史哲不分家是一个原因,也有的派别认为中国没有哲学,他和西方哲学的概念很不一样!我主修的是中国文学

海格德尔影响我最深的2句话是:

人要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
语言是人类灵魂栖息的家园!

我承认自己的精神生活,很大一部分需要仰赖文字给我慰藉。无论是书写,诗词,故事,他们都是来自语言的应用。没有语言就无法书写,也没有诗词和故事可言。我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语言文字了!他是我心里很重要的工具,抚慰灵性的工具!

************************************************************************
查阅着G大哥,跳出了关于海格德尔的生活书信,有文如此介绍,出于好奇我点击了,一点击有翻出了我内在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这些心言总是不吐不快,我决定让他流动出来也算是为女性发声的一种方式吧!
好想好想看的书!
海德格尔书信教会了我们两件事

第一,哲学家从苏格拉底开始就不谈恋爱的,苏格拉底长得比较丑陋,康德也说爱情无非是两具肉体之间的摩擦,一直到尼采,哲学家还都不会谈爱情。海德格尔不同,他最会谈恋爱,甜言蜜语非常强大。

第二,要用哲学方式去感动你爱的人,海德格尔说,你的存在,始终与我共在,永远进入了我的思想,非常动人,做哲学首先要通过哲学的方式打动人。如果自己爱的人都打动不了,就不要搞哲学了。


******************************************************************************


本想只谈哲学的,但是读到这里突然脑海里闪出了许多故事,让我不写不快。

海德格尔能言善道,又会说甜言蜜语,为之倾倒的女子不在少数!发生即存在,一旦动情,我想海格德尔也是敢于表达的人,敢于追求的人,这是哲学的重要元素和内在品质!单看这两点,要做他的女人着实幸福(被他的甜言蜜语所感动)又不容易(敢于追求,不断外遇)

海格德尔的恋情对象,无论是妻子还是情人,对象都是他的学生!海德格尔背后的女人,他的妻子埃尔福丽德。她在光芒背后,操持了一个家,照顾2个孩子,深深地爱着、支持他的男人,让其无后顾之忧在职场上拼搏。但是她的价值与地位,却不被看见又极其卑微。女人的地位,若只是从属关系,就无法活出自己,注定卑微。这是那一个时代的女性集体意识。到了我们这一代或许就有许多女性不愿意受这样的委屈了!

搞学术的人,总是需要很多的时间阅读、思考和书写。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捺不住寂寞是难以在学术领域出头的。海德格尔是大学讲师和自己的学生的接触可能多过与自己的家人接触。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的确不容易。成功的人总是极容易吸引众人的目光,有才华之人更是如此。他的学生阿伦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迷恋上自己的老师。学生阿伦特和海格德尔之间的情谊,无疑给埃尔福丽德带来巨大的痛苦。

这导致了在漫长的婚姻生活里,海德格尔一次又一次和不同的女人发生感情纠葛,他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出现危机,婚姻生活的“玫瑰色”渐渐退去,埃尔福丽德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感情的竞争者,为之痛苦不已,海德格尔则解释试图以他的方式挽回妻子,文笔始终动人。

“曾经,尽管我们的爱情和婚姻中存在多种多样对立的表象,但我并没有把我们的爱情婚姻仅仅视为实用或者享受安逸舒适,而是深知,你的存在和哪怕最微小最不起眼的付出恰恰是最重要的,不只是光为了满足我们共同生活的外在条件,也是属于我思想的一部分,你的存在,始终与我共在,永远进入了我的思想;因为我同样深知,每一次的举手之劳和每一步,都不只是来自你的责任感,而是来自你内心与我并肩的归属感。”(1950)

夫妻日夜相处,可能早已经习以为常,爱情早已褪去,早已升华为亲情,那种熟悉与习惯,可能已经像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一般。没有了热情和激情。当我看到书本介绍的这段文字时,心里很复杂:

“你一再地说或者写道,你和我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联系的纽带在哪里?这不是爱情,也不是信任,你在别的女人那里寻找家园——啊,马丁——你又是怎么来看待我的呢——以及我所承受的冰冷的孤独。”(1956)


但是埃尔福丽德却是默默承受这痛苦。婚姻出轨那是很多女人无法接受的事情,而且他们还是如此高调不断用文字在诉衷肠。

海格德尔对阿伦特说我们之间的一切都应是简单、明晰而纯粹的。惟有如此,才不辜负这场相遇。”

阿伦特告诉海德格尔:“我失掉了你的爱,就失去了真正的生活。”

然而,痛苦和伤害最终过去:从七十年代开始,80岁的海德格尔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埃尔福丽德在家中悉心照料直到他安然去世。十几年后,埃尔福丽德也走了,安葬在自己丈夫的身边。】不离不弃的始终陪伴这个多次背叛她的男人!

翻查资料,这一段阿伦特和海格德尔之间的师生情谊,因为激情也造就了一本哲学著作的诞生。有人这样评论他们的恋情:

第一,对天才的盲目崇拜是危险的;
第二,无论多么伟大包容的爱情,从客观的角度看来,都是十分愚蠢的。

是的,18岁遇上35岁的爱情无疑是疯狂的。盲目崇拜无论是哪个年纪都是危险的;爱情若是理性来分析很多时候,也是愚蠢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经历,没有对与错。关系里面总是藏着许许多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感。18岁看关系,28岁看关系到38岁看关系真的不同!

18岁看关系,我觉得两人相爱彼此一定只能由彼此,这才叫公平!
28岁看关系,我很肯定说我无法接受精神出轨!
38岁再看关系,因为看的例子多了,一段婚姻出不出轨真的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谁是哪一个陪你到最后的人。关系这个学分,真的没有标准答案。

爱情也好,关系也罢,没有对错,没有先后。就只是生生灭灭,自然的流动,除去价值判断,这个爱还是动人的。我不想用礼教去评断对与错!

参考文章:
“你是我生命的激情”

“最会谈恋爱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是怎么给妻子写信的?

本想写哲学但是能量流至此处,牵动了我,我就允许他、接受他、然后放下他,因为相信这一过程我会看到更多!

这篇文字改了好多次,因为开始时要写的东西发展到后来完全失控。我的焦点开始模糊,所以一直在迟疑这要不要留下来。我也开始挑剔自己,但是最后我决定接受自己的情感流动。这是最真实的流动,我要的是真实的美而不是修饰后,在乎别人怎么看而不去面对我自己。这个盲点,我看见,我接受我才能突破。

哲学,就是爱智慧,要求真实。我接受,从哲学的理性过渡到爱情的感性,这间中的界限要如何分得清楚?对与错真的重要吗?理性和感性之间,真的分得清楚吗?我存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