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

为何人会愿意为心爱的人拼命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ExVRGhpZ/
何为真爱?
何为勇敢的爱?
这是每个人心里要去探寻的答案
没有人帮得了你自己!



在人生最极端的时刻,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甘愿放下理智,超越恐惧,甚至以生命相托。

那并不是冲动,而是一种深刻的情感本能。

当我们真心爱着一个人时,那个“你”便取代了“我”,成为生命的中心。

你的安危、你的痛苦、你的笑容——都成了我存在的意义。

所以,当危险降临时,人并不是不怕死,而是怕失去那个深爱的人。

在那一瞬间,他的勇气来自于爱,而不是力量。
他愿意以身相护,不为成就英雄,只为不让你孤单。

这种“为爱拼命”的精神,正是人性中最动人的一面。

它让我们看到,人可以在情感里“超越自我”。

而那份“超越”,其实就是一种“修真”——一种灵魂的觉醒。

古人说,道家讲“借假修真”,以幻化的世界修炼真实的心性。

《红楼梦》则是“借情修真”,以情悟道、以情观心,在爱与痛中体悟人生无常。

金庸的武侠世界,何尝不是如此?

那些为爱为义、为情为心而拼命的人,
都在刀光剑影之间,修炼着一颗真心。

当一个人愿意为爱而战、为情而痛、为心而生,
他其实已经踏上了“修真”的旅程——
不是为了成仙,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更真实、更有温度的人。
或许,这正是我们读《红楼梦》、读金庸、读人生的意义。
---
写下这些文字时,心里其实是酸的,也是痛的。

因为马来西亚近日发生了一起震撼全马的凶杀案——
一个14岁的男生,杀害了一个16岁的女生。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巨大震动。
有人指责老师,有人指责学校。
但我真心觉得——指责和追究,并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有人为了爱人而拼命;
也有人因为“爱而不得”,而走向毁灭。
这两种极端的“拼命”,恰恰形成了令人心碎的对比。

人的心,究竟为什么而坚持?
我们是否教会了孩子,如何面对情感的失落?
如何用温柔与理性,去守护那份真挚的爱?
也许,这才是社会与教育真正该思考的方向。

感谢那美丽而勇敢的灵魂——
在这场悲剧中,仍提醒我们反思、学习与成长。

愿她的离去,让更多人懂得:
爱,不只是占有,而是让人变得更好、更有力量。

祝福 ♥♥感恩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

红楼奇缘里的魔法




冰雪奇缘VS红楼奇缘

学生说我很像艾莎。
我笑着说,也对。
因为我也有魔法。
(哈哈哈,我当然知道学生指的是我们衣服的颜色和绑着辫子的像,他并不知道我有魔法!)

只是,她能把人冰成冰柱,
而我的魔法——
是用爱和文字,让人解冻。

艾莎的魔法来自孤独,
我的魔法来自觉醒。

她在雪中找到自己,
我在舞里、在书里、在生命的长河里,
一点一滴地融化那层不再需要的冰。

有人说她是冰雪女王,
那我呢,也许是“心灵解冻师”。

《冰雪奇缘》的魔法是“冻结”,
《红楼奇缘》的魔法是“觉醒”。
一个在北国之巅,一个在人间红尘。
她用冰的力量保护世界,
我用心的温度疗愈生命。

所以,
如果我真是她,
我会这样用我的魔法:
——让冰雪化成光,
——让痛苦变成诗。

慈登词灯 · 佩玲
2025年10月12日
若有真心,西天路自通;
若有爱心,冰雪终会融。

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

《红楼梦》在发芽:——从聊书会到文化讲座,我的人生新里程碑



🌸《红楼梦》在发芽:

——从聊书会到文化讲座,我的人生新里程碑

文 / 慈登词灯·佩玲


---

有些种子,一开始只是好奇地撒下,
却在命运的风里,长成一片花园。

这两个月,我所经历的每一场《红楼梦》分享——
无论是在图书馆的小空间,
或是在高心灵文化中心那一方温柔的讲堂——
都让我一次又一次,看见“文学可以疗愈灵魂”的奇迹。

---

【一】从一个念头开始

2021年,我离开学校、离开体制,
开始为自己,也为世界,开一扇新的门。
8月15日,星期五早上830,我启动了《红楼梦》聊书会。
那时的我,只想安静地读书、聊书,
陪一群有缘人,在文字中相遇。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念头,
后来竟延伸成**“人生不得不读系列讲座”**——
一个将文学、灵性与疗愈交织的文化计划。
---

【二】从线上到线下,从书页到人心

2个月来,分享会分别和:
📚 爱美点图书馆
💻 线上共读圈
🏛️ 高心灵文化中心,合作。

每一场讲座,都像一场灵魂的聚会。
我们谈曹雪芹的泪,也谈自己的泪;
我们读“好了歌”的空,也读生命的无常;
有人在《红楼梦》里找回初心,
有人在故事的镜像里,看见自己未竟的情。

当我看到学员们的笑、他们的顿悟、他们的共鸣,
我知道:这不是课堂,而是疗愈的现场,包括我自己在内。
---
【三】我的“成绩单”,其实是灵魂的信件

2025年,从9月13日到10月4日,我的红楼梦分享会终于圆满落幕。
从爱美点图书馆的“灵魂觉醒起点”,
到高心灵文化中心的“传统智慧与未来共生”,
这一路的照片、影片与笑容,
是我送给自己的人生成绩单。

它不只是活动的记录,
而是一种宣告——
我正在努力想要活出了那个“用文学陪伴生命”的自己。

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听众的眼神,
我知道我不愿意再成为“老师”,
而更愿意是是一名“陪伴的同行者”。
陪伴大家一起穿越《红楼梦》,
一起看见心灵的火光与宁静。
---
【四】这不只是结束,而是更大的开始

每一次讲座的结束,
都像是一场新的启程。

“人生不得不读系列”将继续延伸——
我想谈《西游记》的勇气、
可能还有
谈《诗经》的柔情、
又或者
谈《牧羊少年》的信念……

因为我深信:
文学,是灵魂的镜;
阅读,是一种祈祷。

愿未来的每一场相遇,
都成为彼此生命里的灯。
---

【结语】

我觉得:“我不是在教书,我是在还愿。”
感谢宇宙不弃,选我做文字的管道;
感谢每一位愿意走进现场的伙伴,
让《红楼梦》的光,在马来西亚,在我们一一起努力之下重新被点亮。

这,就是我2025年的里程碑。
一份真诚的信仰,一段温柔的革命。
感恩有你啊

—— 慈登词灯·佩玲
诗玄乐坊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

从《红楼梦》聊书会到「人生不得不读的书」系列讲座的缘起

 

感恩曹公!

第三场分享会

第一场分享会

第二场分享会

从《红楼梦》聊书会到「人生不得不读的书」系列讲座的缘起 

                                                                       —— 慈登词灯 · 佩玲

“有些书,读的是故事;
有些书,读的却是自己。
几年前的一个念头,
如今成了一段又一段
灵魂同行的旅程
这,
就是《红楼梦》
聊书会的故事。”


17岁那一年,我第一次“被迫”读《红楼梦》。
因为那是学校的指定读物。

20岁那一年,我又“被迫”写报告,题目是《刘姥姥游大观园》。
傻傻的我,那时并不懂,只是抄着别人的报告交差。

23岁,我开始接触白先勇、张爱玲……
才惊觉他们的作品里,都有《红楼梦》的影子。


毕业后,我听见蒋勋老师在讲《红楼梦》。
那一刻,我被触动了——
从此,《红楼梦》成了我每年都会重读的一本书。

后来成为教师,参加教师培训时,
大家讨论“高中生该读什么书”,
从来没人提过四大名著,更别说《红楼梦》了。
那时的我刚入行,没什么分量,只能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有一天,我要带我的学生一起读《红楼梦》。”


然而,宇宙总有它的安排。
我还没等到那个“有一天”,
就被带上了另一条路。

2021年5月底,我离开学校。
6月4日,我便开启了自己的线上读书会。

原以为还要等三年后(2028年)才带高年级学生读《红楼梦》,
没想到学生的家长们先等不及了——
他们主动开口,希望我为成人开设《红楼梦》读书会。

我答应了。

因为我爱《红楼梦》,
想让更多人看见它的美。

我不是学者,不是红学专家,
只是一个真心热爱的人。
我不想让“读书会”变得沉重,
我希望它是轻盈的、温暖的、人人可参与的,
于是我把它改名为——
《红楼梦》聊书会


2021年8月15日,
我开办了星期五早上830am的《红楼梦》聊书会 1.0。
后来,有家长告诉我她白天没空,
我便在10月9日,我开设了晚上9pm'的《红楼梦》聊书会 2.0。

秉着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来,我就会开班。但老天厚爱我,给了我3个人。


自《红楼梦》聊书会开始后,

我发现我越讲,就越觉得——
《红楼梦》是一部神书。
它不该被冷落在学校里、书架上,
它属于每一个在寻找自我与安顿灵魂的人。

于是,我决定走出课堂,
到图书馆推广它。
就这样,
「人生不得不读系列讲座」
——以《红楼梦》为首的文化讲座,正式诞生。


后来,因为朋友的引荐,我结识了高心灵文化中心的主席。
理念相近,一拍即合。
我在那里举办了一场讲座,
也因此,《红楼梦》的种子散落得更远。

两个聊书会,三场分享会,
一步步走来,
我曾害怕、退缩、怀疑自己,
但宇宙一次次地让我看见祂的温柔与慈悲。

当我愿意往前走时,
祂就派来了贵人、安排了奇迹、
让我“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收获满满。

原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说的是真的——
当你真心渴望某件事,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感恩宇宙不弃,
选我做一名传光的管道,
让我一路看见文字、人与命运之间的美好。

也感恩那些愿意相信我、支持我、陪伴我同行的灵魂伙伴。
此路有你,真好;此心有光,好幸福。


文学,是灵魂的镜。
当我们阅读,
是生命在对自己说话。

「人生不得不读系列讲座」,
邀请你回到阅读的本心——
让书中的光,
成为你灵魂的方向。

—— 慈登词灯 · 佩玲
诗玄乐坊 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