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ExVRGhpZ/ 何为真爱? 何为勇敢的爱? 这是每个人心里要去探寻的答案 没有人帮得了你自己! |
![]() |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ExVRGhpZ/ 何为真爱? 何为勇敢的爱? 这是每个人心里要去探寻的答案 没有人帮得了你自己! |
![]() |
| 感恩曹公! |
![]() |
| 第三场分享会 |
![]() |
| 第一场分享会 |
![]() |
| 第二场分享会 |
从《红楼梦》聊书会到「人生不得不读的书」系列讲座的缘起
—— 慈登词灯 · 佩玲
17岁那一年,我第一次“被迫”读《红楼梦》。
因为那是学校的指定读物。
20岁那一年,我又“被迫”写报告,题目是《刘姥姥游大观园》。
傻傻的我,那时并不懂,只是抄着别人的报告交差。
23岁,我开始接触白先勇、张爱玲……
才惊觉他们的作品里,都有《红楼梦》的影子。
毕业后,我听见蒋勋老师在讲《红楼梦》。
那一刻,我被触动了——
从此,《红楼梦》成了我每年都会重读的一本书。
后来成为教师,参加教师培训时,
大家讨论“高中生该读什么书”,
从来没人提过四大名著,更别说《红楼梦》了。
那时的我刚入行,没什么分量,只能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有一天,我要带我的学生一起读《红楼梦》。”
然而,宇宙总有它的安排。
我还没等到那个“有一天”,
就被带上了另一条路。
2021年5月底,我离开学校。
6月4日,我便开启了自己的线上读书会。
原以为还要等三年后(2028年)才带高年级学生读《红楼梦》,
没想到学生的家长们先等不及了——
他们主动开口,希望我为成人开设《红楼梦》读书会。
我答应了。
因为我爱《红楼梦》,
想让更多人看见它的美。
我不是学者,不是红学专家,
只是一个真心热爱的人。
我不想让“读书会”变得沉重,
我希望它是轻盈的、温暖的、人人可参与的,
于是我把它改名为——
《红楼梦》聊书会。
2021年8月15日,
我开办了星期五早上830am的《红楼梦》聊书会 1.0。
后来,有家长告诉我她白天没空,
我便在10月9日,我开设了晚上9pm'的《红楼梦》聊书会 2.0。
秉着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来,我就会开班。但老天厚爱我,给了我3个人。
自《红楼梦》聊书会开始后,
我发现我越讲,就越觉得——
《红楼梦》是一部神书。
它不该被冷落在学校里、书架上,
它属于每一个在寻找自我与安顿灵魂的人。
于是,我决定走出课堂,
到图书馆推广它。
就这样,
「人生不得不读系列讲座」
——以《红楼梦》为首的文化讲座,正式诞生。
后来,因为朋友的引荐,我结识了高心灵文化中心的主席。
理念相近,一拍即合。
我在那里举办了一场讲座,
也因此,《红楼梦》的种子散落得更远。
两个聊书会,三场分享会,
一步步走来,
我曾害怕、退缩、怀疑自己,
但宇宙一次次地让我看见祂的温柔与慈悲。
当我愿意往前走时,
祂就派来了贵人、安排了奇迹、
让我“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收获满满。
原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说的是真的——
当你真心渴望某件事,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感恩宇宙不弃,
选我做一名传光的管道,
让我一路看见文字、人与命运之间的美好。
也感恩那些愿意相信我、支持我、陪伴我同行的灵魂伙伴。
此路有你,真好;此心有光,好幸福。
文学,是灵魂的镜。
当我们阅读,
是生命在对自己说话。
「人生不得不读系列讲座」,
邀请你回到阅读的本心——
让书中的光,
成为你灵魂的方向。
—— 慈登词灯 · 佩玲
诗玄乐坊 主讲
![]() |
| 关羽坚决不投靠东吴, 还说: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
我以为,那里只有打仗、谋略、英雄和战场。
但我错了。
我带着学生读,没想到自己会哭。
当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时,
我会“痛”。我真的帮关羽痛。
当关羽孤身带走麦城,最终死在战场时,
我竟然难过了。
当曹操无法完成称霸天下的志业,
最后轻叹说:“那我就做周文王吧。”
我心一酸,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
原来,这些古人并不遥远。
他们的情感和我们现代人一样细腻、热烈、真挚。
人性的共鸣,不分朝代。
无论是五年前、五十年前、五百年前还是五千年前——
悲伤、羞耻、骄傲、信任、愧疚、渴望……
从未改变。
所以我们才要读经典。
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去感受、去理解、去穿越。
透过故事,我们可以经历心碎,却不用真的骨折。
我们可以大哭一场,却不必失去什么。
我们可以愤怒、可以懊悔、可以委屈——但在书里圆满。
情绪是真实的,它有频率、有能量,
如果你压抑、忽略,它会变成实相,成为你人生中的“事件”。
所以我们要学会,
在艺术中释放,
在文学中梳理,
在经典中疗愈。
我们的人生应该快乐、觉醒、有光。
现实世界已经够辛苦了,
让情绪的锋芒,
留在《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小王子》里去体验吧。
你真实活着,你温柔通透。
你不压抑、不恐惧、不内耗。
这,就是灵魂成长的起点。
#佩玲
#诗玄乐坊
#慈登词灯佩玲
#灵魂旅者
#三国演义
#觉醒
![]() |
| 意图很重要 我必须诚实 |
我为何写作?
这个问题,每隔几年我都会重新问自己一次。
我真正开始写作,是在我九岁那年。老师要求写日记,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用笔记录那些无法解答的疑惑,只能在文字里自问自答、慢慢寻找方向。
图书馆、书、字和笔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
它们不责备我、不催促我,只静静陪我说话。
我读别人写的世界,也写下我心里的世界。
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自由写作”,那叫“书写疗愈”。但当时我并不懂这些名词,我只是凭本能活着。
大学毕业后,我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
“阅读与写作,就是你要走的路。”
我跟着这声音,曾经成立“童亲苑”,推广绘本;后来在华德福教育中转化为说故事的课程;再后来开设《文学与人生·阅读与写作》这门课。
从第一堂课开始,我就知道,我不只是教写作,而是用文字引导灵魂看见自己。
三年来,我们读过《小王子》、《不安公主》、《战马》,我们聊高晓声的《摆渡》,李碧华的《青蛇》,也看过《南海十三郎》《破地狱》《霸王别姬》。
从五个学生到剩下一人,我依然愿意陪着。
但那天,当我听见她说“她只是想得奖”时,我的心有一丝丝失落,也有一丝丝惋惜。
我帮助她完成诗歌、散文,也努力协助小说的创作,但当我发现她想用恐怖悬疑的笔法,我不得不站出来。
写作不该以恐惧包裹善美真。
尤其是一个中学生,多么美好的年纪,何必急着与世界的黑暗打交道?
我坚持重写,但也因此,他错过了截稿。
那一刻我自问,我做得对吗?
但我更深地问自己:如果连我都不守住这道线,还有谁会告诉她:写作不只是得奖,是要成为更好的人?
奖项只是副产品。
我昨天对她说,也对我自己说。
哪怕没有任何奖项,我依旧会写,依旧会跳舞,依旧唱歌,依旧阅读。
因为这就是我的修行方式。
今天,我写下这一切,不是为了证明我对、他错,也没有对错,而是为了安顿我心中的那些情绪:
有失落、有孤独、有遗憾、有诚实。
也有觉知、祝福、放手与继续。
写作,是为了活。
活得更真、更透、更靠近我是谁。
我写,不为赢。
我写,为了灵魂,继续呼吸。
—— 慈登词灯 · 佩玲
2025年8月5日 · 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