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

童谣:忙年(除夕守岁的由来)


旧时称辞灶(编按:送灶神)为“过小年”,称春节为“过大年”。“过大年”是一年当中最隆重也最热闹的节日,节期很长,一般从腊八起,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厚起来。为过年而操办的一切事情,统称之“忙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转自:《百岁童谣:正月正》,页6。

除夕守岁的由来:(资料转自此处
我国民间在除夕夜就有守岁的风俗习惯。守岁一般从吃年夜饭开始,一直到天亮。除夕守岁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风俗习惯。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有守岁的习俗。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即便是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来团聚一堂。茶点瓜果放满一桌,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人家推牌九,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夜欢乐的高潮。

守岁,有的地方又叫熬年。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人们一般 通宵守夜,满屋亮灯,象征着把一切邪气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大概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所以说,普天下的炎黄子孙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

守岁,既是对过去的岁月表达惜别之情,又是对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唐诗中对守岁习俗就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更是普及。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我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
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的人们守岁之因吧!总之,在除旧迎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就不可以借鉴吗!每个习俗都有许多传说,有的地方把守岁又叫大年三十开天门。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仁慈的老天爷为了使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决定每逢大年三十晚上,就把天门打开,命令天兵天将把库里的金银财宝拿出来撒往人间。只有到了那个时辰,可以说遍地是金灿灿、银闪闪,所有的砖头、瓦块、石头全都变成了金银财宝。不过,老天爷对人间的老百姓不太放心,于是,经过斟酌再三,制定了一条规矩让大家必须遵守,那就是谁都不能贪心,只有把拾到的金银一定放在屋子里,等到天亮才能开门。

王家庄有兄弟俩,老大叫狗子,为人尖酸刻薄,爱财如命;老二叫五子,心地善良,勤劳忠诚。这大年三十的晚上,兄弟俩都坐在屋子里等待老天爷发善心开天门,两人等啊等,天门老是不开,狗子想:我得想个法子,等天门一开就能不费力地多弄一点金银财宝。于是他将一大堆石头和大石滚、大磨扇都弄到自己大门口,准备天门一开就把这些东西搬进屋里。五子呢,他却一动不动地坐着,望着蜡烛琢磨地里的活计,自然不着急地等着。

三更时分天门开了,院子里的砖头瓦块,果然都成了金银。五子把金银放进筐里搬回屋内,关上房门。而狗子竭尽全力才把准备好的东西搬进屋内。他看着这满屋的金银乐开了花。他想,自己已是天下最有钱的人了,不用再辛苦干活啦。他着急地盼天明,天总不明,他耐不住便开门看天色,竟忘了规矩,等他回到屋里时,所有的金银又变回了石头原样,气得他大哭起来。五子等天亮后才打开门,看到满筐金银财宝后,他高兴地蹦了起来。

后来,老天爷发现象狗子那样贪财的人越来越多,只靠老天赐与,不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怎么能长久,再也不开天门了。但人们为了盼着能过上富裕生活,总是年年痴心等待。虽然等了一年又一年,盼了一载又一载,天门还是紧紧地关闭着,由于习惯了,所以一到大年三十晚上,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全家人聚在一起,满屋灯亮,等待着美好时刻的到来,慢慢地形成了熬年的风俗。总之,愿望是美好的,勤劳是必须的,这个道理你懂的。

馒首,过去叫馒首,始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伤亡惨重,刘备发誓捉住孟获后用蛮人首级祭奠阵亡将士。诸葛亮认为,杀戮蛮人会激化民族矛盾 *,不如用蛮人首领治理蛮人。诸葛亮捉住孟获七次都把孟获释放了。孟获最后很感动,决心不在反抗蜀汉,诸葛亮就让孟获继续做蛮人首领,实行“民族自治”。“用蛮人首级祭奠阵亡将士”的话怎么落实呢?诸葛亮想了个办法,用面做成蛮人首级蒸熟了为死难将士上供。用面糅成面团蒸熟了就叫“蛮首”,开始蛮首只是用来给阵亡将士上供,后来,给任何死人上供、给祖先上供、给各种神仙上供都用馒首。上完供后,当然是人吃,蛮首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蛮首这个词很伤南方少数民族的感情,后来就发明了一个“馒”字,改写作馒首。现在一般人多称之为“馒头”。

2 条评论:

  1. 愿望是美好的,勤劳是必须的,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

    回复删除